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 第63章:张居正,严嵩,嘉靖帝

第63章:张居正,严嵩,嘉靖帝

晌午。

奉天殿。

陶仲文派太监们通知大臣上朝。

在京城的大臣们各个喜出望外。

二十来年,皇帝终于上朝了。

老中青大臣们正聚集在奉天殿中。

他们一脸期待地看着将走来的皇帝。

朝廷里有不少年轻一辈未见过嘉靖皇帝的真容。

在得知要上朝,这群官员连饭都来不及吃,马不停蹄地赶来。

突然间,视角锁定了一位年轻俊秀的武将。

“等等,你是谁来着?”

江哲见其有些眼熟,立刻打开电脑查看资料。

通过面容对比,江哲惊讶的发现。

“戚继光?”

“民族英雄戚继光?”

“你怎么这个时候就在朝廷了?”

“你现在才二十来岁,你不是万历年间在朝廷,后来不被万历皇帝信任导致罢官回乡的吗?”

“还有,这位站在文臣前排的红衣帅哥大官,你又是来着?”

江哲继续查阅资料。

竟然...

是张居正。

江哲眉头紧皱,他总感觉,读了个假历史书。

就在这时。

后殿中走来大腹便便的发福皇帝:朱厚熜。

一看到皇帝,大臣们激动之余脸色一黑。

这么多年不见,皇上怎么胖成这熊样?

炼丹,长生...

结果把自己炼得这么胖?

你炼的什么丹,是富态丹吗?

此刻,站在文臣一列的王恭允却有些心不在焉。

“突然上朝,是大事。”

“据最近长沙府秘密来报,小李先生带着小江等人去了怀庆府。”

“虽然小李没有向我透露过秘密,但我猜,应该与小世子有关。”

“这一次,朝廷要出大事。”

朱厚熜目视台下,“本次召集各位大臣,是有要事相商。”

一旁的司礼监掌印李芳开口阅读信件。

“据怀庆府锦衣卫来报——”

“小世子朱载堉在所谓的仙师要挟下,不知所踪。”

“据长沙府锦衣卫来报——”

“以李神医李时珍为首的未知势力——先后两次绑架并杀害锦衣卫,阻挠圣上旨意,罪不可恕。”

“后事情败露,李时珍为首的未知势力携带岳麓书院学子与夫子畏罪潜逃,目前不知所踪。”

随着一连串的话语落下,台下大臣们顿时一脸不可思议。

众大臣顿时面面相觑,感到事情十分严重。

作为权贵的大臣们,自然是知晓李时珍是何人。

虽然对李时珍不太了解,但他们都知晓【青天】一药,能彻底治愈伤寒以及伤口感染的神药。

被人美称为李神医的李时珍,竟然组建了未知势力,先后杀害了前去追寻的锦衣卫?

竟然还绑架了小世子朱载堉?

不止众人,就连电视机前的江哲都傻眼了。

“朱厚熜,你这么玩是吧?”

“这是信里的原话吗,你确定这是原话吗?”

“断章取义,你才是鼻祖。”

“既然你这么不厚道,那么作为老李口中仙人的我,我也不跟你浪费时间了。”

此时,王恭允眉头紧皱,察觉到不对劲。

两次锦衣卫只是绑在岳麓书院的地牢中,并没有杀害锦衣卫。

王恭允想站出来替李时珍说些话。

但看在皇帝充满杀气的表情中,一旦谁敢站出为李神医说话,那么必被视作同党,只能伺机而动。

太子太傅高拱开口替李时珍说公道话:

“陛下,据微臣所知,李神医悬壶济世;在长沙府一带颇有威望。”

“他曾治愈好多位城内无钱治病的穷苦百姓,后被百姓在家中挂牌供奉。”

“微臣去年去过长沙府,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在李神医的资助下;没有乞丐,没有流民。”

“即使有城外流民,也被李神医的商会以雇佣名义接了过去做工。”

“请陛下三思,李神医不是这样的人。”

闻言,朱厚熜双眼一眯,身上杀气弥漫。

“太傅认为朕老眼昏花,有失偏颇;断章取义?”

此话一出,高拱顿时身形一颤,忍不住吞咽了口唾沫。

不等他开口说些什么,朱厚熜开口下令:“来人,将太子太傅拉出去砍了。”

下一刻,门口的护卫直接进殿,将一脸愕然,骇然的高拱拖走。

“陛下,微臣说的是真话啊!”

“李神医真的不是这样的人;请陛下明察啊!”

“陛下,您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后世之君的啊,望陛下不要学洪武太...”

最后一句话未落,殿门口刀光一闪,高拱人头顿时落地,脸上的表情正处于难以置信,而血腥味顿时弥漫进大殿之内。

看到这幕,大臣们全都目瞪口呆。

他们家中或多或少都受“青天”之药的恩惠。

本想替一代医药大家说两句,但皇帝陛下杀心四起,无人豪言一二。

看来皇上是铁了心的要杀悬壶济世的神医,甚至拔掉李时珍在长沙府一带的根基。

就连王恭允都被吓到,面色发白,“该死,这昏君是在杀鸡儆猴吗?”

“这么多年不上朝,一上朝就大开杀戒。”

“塔娘的,不想伺候了。”

江哲面色冰冷地看着朱厚熜。

“高拱,为人正直,视你的儿子裕王如对待自己儿子那般;为了杀鸡儆猴,你却把自己儿子的老师直接斩了。”

“虽然行为令人寒心,但对我来说——这是你在折自己的鳞片。”

“于我看,是好事。”

大殿内一片寂静,无人敢开口。

见效果已现,朱厚熜俯瞰众臣,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召集大家是来寻解决之法。”

“朕先不妨告诉各位——”

“各位大臣是否看过《绝世高手在大明》?”

面对这个问题,台下老中青大臣们一脸莫名。

文臣列的首辅严嵩站出,“陛下,微臣...闲暇之时,确实看过。”

武将列的戚继光站出,“陛下,微臣也看过。”

吏部尚书张居正站出,“陛下,微臣没看过,但微臣的学生们都看过跟我讲述过;敢问陛下,陛下为何这般询问?”

只见朱厚熜冷哼一声,“各位可知晓这本话本中的李姓主角,以及暗杀营有何才能,又是谁的部下?”

严嵩一脸莫名。

“陛下,在大殿谈话本之事,似有不妥?”

朱厚熜却丝毫不在意,“严爱卿,不妨猜猜朕这般问的用意?”

“这...”

“恕微臣不知。”

朱厚熜看向其余大臣,“各位大臣认为呢?”

张居正沉思着说:

“既然能让陛下放在大殿说此事,想来此事不简单。”

“恕微臣斗胆,李姓主角从千年后回归虚构的明末。”

“看崇祯破碎山河,吴三桂投降,后被李自成攻进京城;崇祯煤山自缢而死。”

“后‘女假’族入侵中原大开杀戒,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见不惯异族入侵的暗杀营决定力挽狂澜,救华夏于水火;后开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陛下,这虚构话本看似荒唐,实则多有考量。”

“这话本的小说家所阐述的思想非常大胆。”

“他在悄悄宣扬——【这个天下可以更进一步,前提是无需帝制;老百姓也可以过得很好;还有前提是提高所谓的‘生产力’以及‘劳动力’】。”

“话本里许多内容都是大才之风。”

“许多词汇,微臣甚至都只能琢磨,难以透彻。”

“像‘生产力’,‘失业率’、‘核心货币’、‘通货膨胀’之类的术语词汇,都十分大胆且新颖,且都是对应着市场上的经济的。”

“而如今全天下,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读过这话本,且钟爱其话本中的李姓与救国的暗杀营。”

“甚至不少曲院都在上演话本中情节内容,广为好评。”

“陛下,微臣认为,这是【开启民智】的一种方式。”

其实...

张居正在为话本之人说话。

他本可以对皇帝春秋谈法,实则在挽救话本之人。

毕竟他也认为话本里的国家与制度非常的好;甚至好到国家无需皇帝。

不止是他,就连现场的大部分文臣,尤其是这辈子爬不上高位的文臣,都很认可话本里的新的制度。

像古往今来的诸子百家都提到过【天下大同】【幼有所育,老有所依】。

那些先贤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与方向与步骤。

只有!

只有这本话本里给出了具体的可能。

之所以这话本能火遍大明,令识字,不识字的人都爱。

很大程度上是编纂话本的小说家给了全天下之人一个希望,一个明确的未来走向。

当然,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有;但受文人追捧的是话本里的知识,在大明从未有过的全新知识与观点。

阐述到此,张居正一脸严肃地看向同僚们。

“各位同僚,或多或少,其实各位都看过这火遍大江南北的话本。”

“话本的小说家所宣扬的是否是【自由】。而非【反抗】与【压迫】?”

问题一出,严嵩嘴脸微微勾勒,你如此欣赏话本之人民,本首府偏偏不让你得逞。

“张尚书分析得确实不错,却有不妥。”

“何处不妥?”

“这书里确实写了自由,反抗与压迫。”

“依照微臣看,臣与张尚书意见不同——微臣认为这话本的编纂者动机不纯,似乎在将话本当做一把思想武器。”

“如今百姓受驭民五术被陛下驾驭,若让百姓全都知道驭民五术的真谛,国家的经济谁来贡献?”

“人人都读书,人人都懂政治。”

“人人都能当家做主的时代,那还要皇帝做什么?”

“这岂不是在掘陛下的根基?”

“陛下,臣弹劾张居正,居心叵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