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隋军将至平壤
看着趴在床榻上“哎哎呀呀”叫个不停的程咬金,徐世勣面上却看不到一丝惭愧之色,只是白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
“义贞,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就别装了,我事先交代过亲兵,他们打你的时候用的可都是巧劲儿,看起来把你屁股打得皮开肉绽,但实际上根本没伤到筋骨,只要抹点金疮药,过不了两天就能生龙活虎下床了。”
眼看骗不到徐世勣,程咬金索性不装了,当即停止了装模作样的叫疼,瞪了一眼徐世勣道:
“徐老道,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就算我这次没伤到筋骨,可我程咬金堂堂一个右武卫左翊中郎将,就这么当着上万将士的面被你的亲兵扒下裤子打屁股,我不要面子的吗?”
“你说得没错,这次算我徐懋功欠你一个人情。”
徐世勣也知道这次为何配合自己整顿军纪,程咬金确实付出了挺大的牺牲,自己自然要有所表示:
“我想好了,待大军凯旋回到中原之后,我的那份战利品也给你了。”
“这话可是你说的,到时候谁反悔谁就是狗!”
一听到徐世勣要将他的那份战利品给自己,程咬金不由眼前一亮,当即就拍案决定了,生怕晚说一刻徐世勣就会反悔。
要知道,徐世勣身为四万府兵的主将,能分到的战利品自然也是最多最好的,想不到现在都要便宜他程咬金了。
而且他知道徐世勣出身滑州的豪富之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根本看不上高句丽人这三瓜两枣,自然不会跟徐世勣客气。
但他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心,忍不住问徐世勣道:
“徐老道,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你的做法,将士们刚刚攻破了石城,如今正是士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你为何偏偏在这时候搞这一出,以至于军中一些将士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徐世勣看了程咬金一眼,随即淡淡说道:
“正是因为如今他们刚打了胜仗,我才要给他们泼泼冷水,再次严明军纪,以免他们过分膨胀,最终落得一个骄兵必败的下场。
况且,石城不过是我们疲敌弱敌的第一战,就开始有士兵不听号令,擅自私藏缴获的财物,若是我不及时刹住这股歪风,后面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效仿,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跟当年的瓦岗军一样,一攻破城池就只顾着四处劫掠城中百姓和商户,最终给了城中守军反败为胜的机会。”
“原来是这样,我老程明白了,只是我还有一件事不明白。”
听完徐世勣的解释,程咬金总算是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但还是有些不解问道:
“但你想要找人配合你做戏为何不去找叔宝和士信,非要找上我老程呢?”
徐世勣闻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你也不想想秦将军和罗将军为人什么做派你又不是不知道,说他们二人私藏战利品,你觉得会有人相信吗?”
“瞧你这话说得,好像我老程人品有多差劲儿似的!”
说这话的时候,程咬金多少有些心虚。
毕竟正如秦琼对他的评价一样,他这个人心眼儿不坏,但小毛病确实不少,尤其是时不时喜欢占点小便宜,说他私藏战利品还真有这种可能!
此时徐世勣见程咬金没有什么大碍,又安抚了他几句,便起身离去了。
待徐世勣走后,程咬金摸了摸只是受点皮肉伤的屁股,忍不住嘿嘿一笑道:
“这点小伤换来徐老道那份战利品,这买卖,不亏!”
……
石城之后,大隋水师又继续一路向东,几乎将沿岸的城池全部攻打了个遍,在将这些城池的粮食和财物全部洗劫一空后,无一例外都将这些城池付之一炬,只留下了几万无家可归的可怜百姓。
他们就这样一路烧杀抢掠打到了涢水(现在的恩情区大同江)河口的穴城。
本来穴城驻扎有高句丽的另外一支水师,专门用来防范和对付同在高丽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
但他们早在大隋水师杀到之前便向南撤退,从而避免了一场跟大隋水师的决战,毕竟他们也不想落得跟驻扎在毕奢城的辽东水师一般全军覆没的下场。
可如此一来,穴城便失去了水师的拱卫,只坚守了不到三天,便被隋军攻破。
不过这一次隋军并没有着急将穴城付之一炬,而是在将城中百姓全部驱逐出城后,留下三千兵马驻守在城中,两百多艘战船入驻城外的水寨,以免高句丽水军去而复返,切断大军的后路。
之后,其余兵马沿着涢水开始深入高丽半岛腹地,没过几日便杀到了涢水南岸的黄城。
作为涢水河畔的重要城池,黄城依山而建,不仅城墙比之前隋军攻打的其他高句丽城池高大险固了不少,城中还驻扎有五千兵马,可谓是易守难攻,不容小觑。
可面对这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隋军却丝毫没有退缩。
大军一靠岸集结,便立即对黄城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
为了抵御隋军的猛攻,城中的高句丽将士一个个浴血奋战,虽说屡次击退了隋军的进攻,但自身同样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黄城的守将乙支泰和乃是莫离支乙支文德的侄子,他眼看隋军攻势凶猛,便想征召城中百姓协助他们守城。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城中百姓却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来协助他们守城,宁可看着他们这些将士孤军奋战。
乙支泰和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隋军早就安排人在高句丽境内到处宣扬过,说他们隋军破城之后不会屠城,可若是有百姓胆敢协助高句丽军队守城,破城之日便是这些百姓的灭门之时。
而之后他们也是说到做到,破城之后并不会滥杀无辜,但却会将那些之前协助过高句丽将士守城的百姓全家上下不分男女老幼杀个干净。
有了这些百姓的前车之鉴,谁还敢去帮乙支泰和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