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时糊涂
赵虎带人前往陈蛮家中搜查,施公则继续审讯二人。他先分开审问王氏,采取怀柔策略。
\王氏,本官知你必有苦衷。\施公语气缓和,\那娄德酗酒成性,想必常对你拳脚相加吧?\
王氏闻言,泪水夺眶而出:\大人明鉴...那死鬼每日醉醺醺回家,稍不如意就对小妇人又打又骂...\她撸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青紫的伤痕,\这些...这些都是他打的...\
施公叹息:\即便如此,也不该与人合谋害他性命啊。\
王氏猛抬头:\大人!小妇人冤枉!虽与陈书吏...有些情愫,但绝无害夫之心!那夜小妇人睡在隔壁,忽听一声惨叫,冲进房时丈夫已经...已经...\她泣不成声。
这时,赵虎匆匆返回,手中捧着一件血衣和一把带血的匕首:\大人,在陈蛮床下搜出这些!\
陈蛮见状,面如死灰。施公拿起匕首与案发现场的伤口比对,完全吻合。
\陈蛮,物证在此,你还有何话说?\施公怒喝。
陈蛮浑身发抖,突然崩溃大哭:\大人饶命啊!是小人一时糊涂...那娄德发现我与王氏...之事,威胁要告到衙门,小人...小人害怕丢差事,才...\
原来,那夜陈蛮本与王氏约定私会,不料娄德提前回家,撞破奸情。两人争执中,陈蛮失手杀死娄德,慌乱中荷包遗落床下。王氏为保陈蛮,编造了强盗杀人的谎言。
施公听完供词,长叹一声:\奸情出人命,古来如此。你二人虽有苦衷,但杀人偿命,国法难容。\
案件水落石出,陈蛮被判斩立决,王氏因知情不报被判流放。结案那天,施公在案卷上写下:\色字头上一把刀,奸情终酿祸事来。门斗枉死因红杏,荷包泄露天机开。\
退堂后,师爷问施公:\大人何以一眼看破此案非强盗所为?\
施公捋须道:\强盗图财,何必杀人?且屋内无翻动痕迹,显是熟人作案。那王氏虽哭得凄惨,眼中却无真心悲痛。再加那精致荷包,岂是粗鲁门斗所能有?种种蛛丝马迹,指向的只有一个真相。\
师爷叹服:\大人明察秋毫,真乃神断也。\
施公却摇头:\非本官神断,而是天理昭昭,作恶者必留破绽。为官者当体察民情,明辨是非,既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真凶。\
窗外,夕阳西下,将施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这位清官又一次用他的智慧与公正,还了死者一个公道,也给生者敲响了警钟牢房内潮湿阴冷,王氏蜷缩在角落,望着从小窗透进来的一缕月光。脚步声由远及近,牢门铁锁哗啦作响。
\王氏。
,大人特准你母亲前来探望。\狱卒将一位白发老妇引入牢中。
\娘!\王氏扑进老妇怀中,泣不成声
老妇颤抖着抚摸女儿的脸:\我儿啊...怎就走到这一步...\
王氏抬起泪眼:\女儿冤枉...女儿虽与那陈蛮有私,但绝无害夫之心啊!\
老妇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个还温热的馍馍:\先吃点东西...娘知道你那丈夫不是东西,可你...唉...\
王氏咬了一口馍馍,泪水混着食物咽下:\娄德每日非打即骂,女儿身上没一块好肉...那日他醉酒,竟要将女儿卖入勾栏...\她撸起袖子,露出手臂上交错的疤痕,\陈蛮虽相貌凶恶,却知冷知热...\
牢房另一端,陈蛮正对着墙壁发呆。施公悄然立于牢门外观察,发现这凶犯竟在偷偷抹泪。
\陈蛮。\施公突然开口。
陈蛮如惊弓之鸟,慌忙跪地:\大人!\
施公示意狱卒打开牢门,亲自入内:\本官查过你的过往。三年前你曾救过落水孩童,左脸疤痕也是为保护粮仓物资与歹徒搏斗所留。如此义勇之人,为何做出这等糊涂事?\
陈蛮以头抢地,痛哭流涕:\小人该死!那日娄德醉酒,拿着菜刀要杀王氏,小人恰巧路过...扭打间失手...小人本想自首,可王氏跪着哀求...\
施公目光如炬:\凶器上的血痕显示,娄德是仰卧时被刺,与你所说站立扭打不符。还有何隐瞒?\
陈蛮浑身发抖,终于崩溃:\是小人...小人那夜本与王氏幽会,娄德突然回来...他揪着王氏头发往墙上撞...小人一时激愤...\
次日清晨,施公命人重勘现场。他亲自俯身检查床底,发现几处之前忽略的喷溅血迹。
\赵虎,这血迹喷溅方向不对。\施公指着几处呈放射状的血迹,\若是站立刺杀,血迹应向下;这分明是凶手居高临下所为。\
仵作匆匆赶来:\大人,复验发现新线索!娄德后脑有钝器击打伤,应是死亡前所受。\
施公眼中精光一闪:\如此说来,案情另有隐情。传王氏再审!\
公堂之上,施公将新证据一一摆出。王氏面如死灰,终于吐露实情:
\那夜...确是民妇先动的手。\王氏声音嘶哑,\娄德醉酒回来,说要叫几个朋友一起...一起糟践民妇...民妇用烛台打了他后脑...\
施公追问:\然后呢?\
\他倒地不起,民妇害怕...就叫来陈蛮...\王氏浑身颤抖,\陈蛮说人已没救,不如...不如做成强盗杀人...\
案情陡然反转。施公闭目沉思,堂下鸦雀无声。
\大人!\赵虎匆匆跑来,\在娄德贴身衣物中发现当票一张,是城南'聚宝典当行'的。\
施公展开当票,上面写着\金簪一支,当银五两\。
\奇怪。\施公皱眉,\据查娄德家境贫寒,何来金簪可当?速去典当行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