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张立国大婚,习俗不同的婚礼
时间一晃即逝,很快到了张立国新婚的日子,狩猎队全部出动,该帮忙帮忙,该接新娘的接新娘,也就是伴郎团。
同时张立国也拜托了村支书来帮忙,由村支书出面,让村里人来帮忙,他出面协调,会省去不少麻烦,因为有些活,狩猎队是干不了的,就必须有妇女来做。
黄夙娥也跟着去了,作为张立国的这边的人,大小事情都可以问她,一场婚宴,就此拉开帷幕。
原本苏宇还以为小云会闹幺蛾子,谁曾想,没几天就被马云禄捋直了,现在她乖乖等着她的新婶婶过门呢。
苏瑾也来凑热闹,跟着苏宇忙活,同时虎子,虎子,苏小奔,都过来帮忙来了。
虎子媳妇怀孕了虽然怀孕时间不久,倒也不好让人家跟着忙活,所以就没来。
“时间差不多了,立国,跟你兄弟一起把新娘接回家。”
大清早就要去接新娘,跟他说话的是这个村的村支书他作为长辈,安排了这场婚宴。
双方父母不在,老支书帮忙张罗的婚礼,当做长辈看,一点不过分,同时苏丽领着丫丫也在,苏丽是媒人,当然要在场。
“唉……好嘞。”
张立国答应一声,推着自行车,招呼了一声虎子,苏宇等人。
伴郎团分别是虎子,苏宇,苏瑾,苏小笨,还有一个是这个村里的人,是村支书安排的,怕张立国不懂当地习俗,安排一个有见识的跟着。
加上张立国,一共六辆自行车,凑个吉利数。
别人娶亲,都是新郎自己带着新娘,伴郎团大多数都是跑着的,反正骑车也不会太快。
但张立国这个足够威风,一共六辆自行车,除了张立国的自行车前面绑了大红花,其他都是缠了红绸子,前面的花也小了一号。
这六人分别拿着糖果,以及红包,反正各有不同吧。
由于有段距离几人没敢在路上耽误,一路狂奔直奔马云禄所在的公社。
找到她的村子,张立国轻车熟路,苏宇他们主打一个陪伴。
规矩跟苏宇这边相差不大,一进门,新郎先去给长辈请安敬酒,女方没有长辈,毕竟她是知青,亲人都不在身边。
长辈也是村里的村长,她们知青生产队的队长等,充当长辈招待姑爷。
当然了,嫁娶,都是有婚宴的,所以人家帮忙张罗一场婚宴,你把人家当长辈,敬个酒,不亏。
而苏宇他们被引入宴席,静等新郎吃饺子结束,再去接新娘。
这种婚宴花样多出,俗话说,三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虽然大差不差,但花样完全不一样。
就比如这边,吃饺子里面会放入辣椒,芥末,甚至是硬币,还有人问新郎,饺子熟了?或者饺子好吃吗?看新郎怎么回答,从而判断他这个人是否诚实。
这种习俗在苏宇那边,只是听过,就没有那么啰嗦,但在人家这边就是正在流行大习俗。
接下来窍新娘门,去接新娘,往门缝里塞红包,大差不差,有的会出难题为难新郎,反正就是图一乐呵。
这场酒宴,按理说是女方置办的,由于马云禄这边没有家人,只能自己置办,所以张立国是提前跟这边谈妥,送来了宴席所需的。
毕竟马云禄一个女知青,你让她操办婚礼,那不是为难她吗?何况她也没钱啊。
就只能委屈一下新郎,两场婚礼,他全包了。
也就是无论男方这边的酒宴,还是女方这边的,都是张立国出钱,让村支书代为置办的。
这时候的农村人实在,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人家记录的清清楚楚。
马云禄二十七岁,张立国三十四五了,相差七八岁,说句老牛吃嫩草不过分吧?那么让他多出一份婚宴钱,也不算啥。
在叫门时,里面的老娘们开始开车了,荤段子一个接一个,惹得张立国脸红脖子粗。
苏宇和虎子在一旁憋笑,不敢看张立国。
这帮老娘们,没轻没重,专门找人弱点,开老牛吃嫩草的玩意,还调侃他晚上可别累坏了等。
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张立国憋的脸通红,好说歹说,又付出几个红包的代价后,这才打开房门。
“行了,时间不早了,让人家赶紧接人吧。”
马云禄村里的老支书过来了,他发话了,几个老娘们就不敢揪着不放了。
张立国抱着新娘,把新娘放车上,这时老支书代表女方父亲,过来送上送行酒。
敬姑爷,说白了就是他闺女往后,是好是坏,就拜托他照顾了。
这是新老交替的过程,父亲陪伴女儿,保护女儿,走了一半的人生,接下来由新郎接替。
如果是老丈人,按理说还要叮嘱几句,有的新人还会磕头回礼,不过每个地方不一样。
老支书也不是马云禄父亲,只能说几句祝福话。
爷俩也不矫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转过车子,带着马云禄离去。
至此这就算是礼成了,当然了,二人已经提前拿到结婚证了,只是需要走完婚礼过程。
而苏宇他们,只在进村时发挥了点作用,那就是给村口的孩子发糖。
回去也就是主打一个排场,好看。
其实也没帮什么忙,就一路陪着吃吃喝喝。
接回新娘,先放入新房,新郎继续忙碌,有伴娘陪伴,什么吃喝拉撒,作为新人,路,路不认识,厨房,厨房不知道在哪,茅房都不知道在哪里,所以十分不方便,加上一个人在房间里憋得慌,需要有人陪。
伴娘就有作用了,当然伴娘一般是两人,张立国这个村里的一个姑娘,加上黄夙娥,一共两人陪同。
直到中午开席,开席前需要新人谢礼,也就是来参加婚礼的人随份子,会计会念出来,新人鞠躬致谢,这一套走完了,就是新人的三叩九拜,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才能正式开席。
这里没有老人,倒是不需要敬茶,所以一些繁琐的环节就省去了。
中午大摆宴席,新郎新娘还要出来给亲朋敬酒,走完流程,宾朋散席后,就是新郎,新娘走村里的流程了,也就是傍晚祭祖。
他们祖先不在这边,只能朝着老家的方向烧纸祭拜,但你需要新人抬着贡品去村外面祭奠,回来了就是闹洞房,最后才是入洞房,所以新郎急也白急,慢慢等吧。
不过那个跟苏宇他们关系不大,苏宇只负责帮忙到开席散席,散了席苏宇就回去了,按理说伴娘还不能走,但苏宇离开,黄夙娥肯定是陪着的,那就只能由一个伴娘陪伴一下了,反正也用不到伴娘了。
“这糖醋鱼不错,走的时候,带点折箩回去。”
“成。”
苏宇,虎子两个人一边吃,一边商议走的时候带点走。
这属于连吃带拿,不过拿张立国的,他一点不客气。
下午吃饱了他就进了厨房,找了三个饭盒,打包了三份。
苏宇一份,虎子一份,他姐苏丽一份。
这饭盒不是吃饭用的饭盒,是木质的,可以放盘子那种,盖好提着走,也叫食盒。
吃鱼可以不给钱,但食盒是人家村里的,苏宇是直接买断的,因为装鱼的碟子他都没打算还。
苏宇有钱,反正不差这点钱,直接弄了三个食盒,这种食盒一般分为三层,这属于小的,苏宇不光装了鱼,还装了几道爱吃的菜。
反正吃不完,夏天容易坏,张立国也是分给村里人,他不拿白不拿,他们两口子绝对吃不上的,像是折箩,就分给村里来帮忙的。
而这种压根没吃过,备用,多出来的菜,就可以送给那些德高望重的,比如村支书,民兵队,生产队,妇女主任等,人家过来帮忙张罗婚事了,你总不好事后一点表示没有吧?
所以通常会多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来的人多,你菜不够,那不就瞎了?
一个食盒三道菜,苏宇把食盒递给他姐一份,虎子一份,自己也提了一份。
这才散席后,跟张立国打了招呼,离开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