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得让玉燕死心
在在寨堡不远处的森林中有一座小山。
山顶上停着一架华丽的飞辇。
飞辇中坐着一位袒胸露腹的男子。
男子怀抱着一位姿色尚可的女子。
一脸无趣的瞥了一眼寨堡所在方向。
“正道修士真是墨迹,都过去一个多月了竟然还没有任何动静。”
玄隗眼中闪过了一丝不耐烦。
若不是师尊让他下山帮衬一番。
他才赖得趟苏家的浑水。
玄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杯中酒。
心中的不快让他眼中闪过了一丝戾气。
这次帮了苏家这么大的忙。
事后定要向苏家讨要几个炉鼎。
合欢宗的婆娘都是绝佳的炉鼎。
若是能够讨到几个筑基圆满的“炉鼎”。
对他的修炼大有益处。
说不定修为能够更进一步突破结丹中期。
“就这么办吧!”
玄隗冷冷一笑。
这些年苏家一直在向越国各大魔道宗门伸手。
让苏家吐出一点想必苏家也不会拒绝。
毕竟他可是帮了苏家一个大忙。
---
赵国。
晋康城。
天雀阁。
在上层某个房间中。
丝丝灵力波动好似跳动的心脏一般向外逸散。
在那张宽大的床榻上。
有一男一女相对盘腿而坐。
两人双眼紧闭。
双手放于各自的腿上。
手中做出了打坐掐诀的手诀。
修士的手诀是有很大讲究的。
人体内的灵脉并不是一条主线。
而是像一棵大树。
有着大量分支。
人族的十指又被称之为灵眼。
通过手诀能够改变体内法力流动的脉络。
能够更加顺畅的驱使法力为己用。
两人正是历玉燕与历千绝。
突然,历千绝睁开了双眼。
“玉燕,何事让你静不下心来?”
老祖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历玉燕眼皮微动。
脸颊浮现出了一片红晕。
历玉燕怯怯的睁开了双眼。
“老祖,对不起,我……我不是故意的!”
历千绝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
看来玉燕需要一场情劫磨炼道心。
有些事情不经历过永远得不到成长。
历千绝似笑非笑的看着历玉燕。
“玉燕,你若真的喜欢那个叫苏孟的小辈,待你结丹,老祖倒是可以做这个媒人。”
历玉燕脸色一怔。
脸色“唰”的一下红到了脖子。
“老祖,你……你说什么呢!”
历千绝取下了腰间的酒葫芦。
仰头咕噜咕噜的喝了几大口。
“现在的心可能静下来了?”
面对老祖那调侃的目光。
历玉燕羞涩的低下了头。
“嗯!”
声音很小很小。
被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大不到哪里去。
历千绝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把酒葫芦挂回了腰间。
“那我们继续吧!”
历玉燕深呼吸了一口气。
抬头看向了老祖。
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
修炼不是儿戏。
双修之道更需要男女双方的专注。
历玉燕闭上了眼睛。
把脑中的胡思乱想都抛了出去。
历千绝眼睛微眯。
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色。
那个叫苏孟的小辈并非良人。
玉燕的情劫绝对不能在那个小辈的身上。
但看玉燕的样子似乎情根深种。
若想要让玉燕死心。
看来只有一个办法了。
历千绝闭上了眼睛。
苏家所行之事是自绝后路。
这件事一旦做了便再无回旋的余地。
正道与魔道只是两条不同的修行之道。
他对魔道并无任何偏见。
只要不行大恶之事,魔道亦是道。
但历家子弟绝不能与魔道有任何牵扯。
而苏家半只脚已经踏入了魔道。
---
赵国。
千云山脉。
娄城。
姜府。
在一座别院的凉亭中。
有两位女子在石桌旁相对而坐。
一位女子身穿黑色的衣裙。
胸前的一抹雪白更显醒目。
前凸后翘的娇躯勾画出了一道丰腴的腰身曲线。
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魅力。
就像是一颗熟透了的果实。
另外一位女子则身穿紫色霓裳裙。
比起对面的女子则显得青涩了许多。
“母亲,女儿对李师弟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只知他是一位炼丹师与符箓师,在宗门的名声很好,宗门弟子若是修炼出了什么问题都会向李师弟请教,李师弟也很擅长医治修炼上的一些疑难杂症。”
姜萍端起茶壶为母亲倒了一杯茶。
“李师弟的丹道天赋在同辈中无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近些年合欢宗内外门大比的奖励之所以提高了一个档次,据说与李师弟有关,在宗门大比中哪怕排名末尾的弟子都能得到一颗中等筑基丹或者中等降尘丹,名列前茅的更是能够得到一颗上等筑基丹或者上等降尘丹,放眼赵国五宗,只有如今的合欢宗有如此底蕴!”
说到最后,姜萍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小表情。
而让合欢宗的底蕴一下子变得异常雄厚的人正是李蒙师弟。
也是她的主人。
身为李师弟的剑侍。
她心中自然也有着几分自豪与得意。
姜琳神色微动。
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杯中茶。
“如此说来他还能炼制三品降尘丹?”
降尘丹是三品丹药。
只有金丹修为的炼丹师才会尝试炼制。
若是女儿那位师弟能够以筑基修为炼制三品丹药。
而且炼制出的丹药品质极高。
那他的炼丹天赋的确堪称妖孽。
姜萍摇了摇头。
“这女儿就不知道了,不过,应该能够炼制吧,宗门有传言说李师弟炼制过三品降尘丹,那时引起了不小的动静,有很多弟子在峰外吸收逸散的丹香进行修炼,据说那是李师弟第一次尝试炼制三品降尘丹,虽然过程不太顺利,但结果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炼出的降尘丹品质极高,据说距离无瑕品质只有一步之遥!”
从空冥殿返回宗门后。
姜萍可没有闲着。
一边考虑要不要做李师弟的剑侍。
一边在打听李师弟在宗门内的一些事迹。
这不打听不要紧。
这一打听可谓是让姜萍大开眼界。
以往姜萍对李师弟的认知比较有限。
虽然听人说起过。
但她不是一个喜欢听他人闲话的人。
当听到那些让李师弟名声大噪的事迹时。
姜萍这才明白李师弟为何会成为内外门弟子眼中的“老好人”。